讓孩子做好上學準備

讓孩子做好上學準備

讓孩子做好上學準備

2歲以上
文章
11 月 10, 2020

小朋友上托兒所或幼兒園有時會令家長變得神經緊張,原因很多,例如為人父母者因為要上班而把年幼孩子置身一個陌生的地方,心情難免會緊張、擔心甚至內疚。事實上,我們應以實際的態度面對問題,並找些方法令您及孩子都更易適應。請您記住世上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所以作為家長的您,只需盡了最大的努力,並相信這是正確的選擇便可以。

Author(s): 許靜儀姑娘

在孩子上托兒所或幼稚園前先與他/她一起參觀校園,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適應周圍環境,亦能了解課堂的情況。讓孩子與其他剛入學的同齡小朋友見面,從而激發孩子對入學的興趣。讓孩子了解托兒所及幼稚園的種種設備和好處,例如有刺激好玩的遊戲、可以結識到新朋友、學習新事物等等,幫助提升孩子上學的動力。
WNPC107

 

小朋友上托兒所或幼兒園有時會令家長變得神經緊張,原因很多,例如為人父母者因為要上班而把年幼孩子置身一個陌生的地方,心情難免會緊張、擔心甚至內疚。

事實上,我們應以實際的態度面對問題,並找些方法令您及孩子都更易適應。請您記住世上沒有完美的解決辦法,所以作為家長的您,只需盡了最大的努力,並相信這是正確的選擇便可以。

在孩子上托兒所或幼稚園前先與他/她一起參觀校園,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適應周圍環境,亦能了解課堂的情況。

讓孩子與其他剛入學的同齡小朋友見面,從而激發孩子對入學的興趣。

讓孩子了解托兒所及幼稚園的種種設備和好處,例如有刺激好玩的遊戲、可以結識到新朋友、學習新事物等等,幫助提升孩子上學的動力。

開始調整孩子日常活動及作息的時間,從而幫助他/她們適應托兒所的生活,跟托兒所的人員談談會有幫助,例如檢視孩子一天的作息時間表,看看小朋友什麼時間起床、準備上學所需的時間,孩子何時回到家及何時睡午覺等。此外,您亦不要忘記繼續訓練孩子上廁所,這樣可以強化小朋友自立(或長大)的意識,也能讓孩子感覺良好。

孩子還需要學習其他重要的技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包括在校內會自己綁鞋帶、自己拿書包、放回玩具原處、按照規定休息及用餐,而沒有兄弟姊妹的小朋友也會學到與人交往的技巧。而且當遇到困難(很難將事情做到)時,應讓他們明白有困難是正常,但要學習面對,甚至要喜歡困難,因為困難就是挑戰及鍛鍊自己成更有用的人。

以上只介紹了一些最基本的方法,還有很多方法也很有用。最重要是作為父母的您,多些鼓勵孩子跟您說話,但不要給孩子壓力。要您對孩子「放手」並不容易;然而,要孩子「離開」母親也很困難。

 

PlayBrain logo

相關文章

View details 牙齒與口腔護理
文章
牙齒與口腔護理

牙齒與口腔護理

大部份小朋友在約兩歲半至三歲時會長出共二十顆的乳齒,在六至七歲開始換牙,到十二至十四歲左右,乳齒便會全部被恆齒替代,而恆齒一共有三十二隻。約三歲,乳齒大致已長成。

許靜儀姑娘

View details 眼睛護理及視力
文章
眼睛護理及視力

眼睛護理及視力

幼兒的視力在1至2歲期間發展得很快,兩歲孩子一般能有20/60的視力。而孩子的視力會繼續發育,到大約7至9歲時便有成人的20/20視力。

許靜儀姑娘

View details 幫助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
文章
幫助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

幫助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

小孩的成長發展是一個不斷學習及掌握技巧的過程,例如學習坐下、爬行、走路、行走、談話、跳躍及自理行為等。學習能力並不完全是天生的,後天環境亦可影響孩子的學習、社交及情緒發展。而孩子的發展是有特定的先後次序。因此,父母在孩子發展基本的學習技巧方面有着重要的角色。請家長緊記,您的耐心包容及體諒是必須的元素。

View details 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文章
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導孩子一些良好價值觀時,可以留意以下幾方面: 以身作則,日常交流,樹立榜樣,形成家庭觀念,擴闊生活圈子,詮釋世界及關心孩子等。

許靜儀姑娘

View details 幫助小朋友培養自制能力的好方法
文章
幫助小朋友培養自制能力的好方法

幫助小朋友培養自制能力的好方法

1分鐘 閱讀

View details 5個打造優質親子時間的精明策略
文章
5個打造優質親子時間的精明策略

5個打造優質親子時間的精明策略

很多父母在忙於工作、家庭和生活時,會因自己為小朋友做得不夠多而感到愧疚。

2分鐘 閱讀

View details 幫助小朋友培養自制能力的好方法
文章
幫助小朋友培養自制能力的好方法

幫助小朋友培養自制能力的好方法

1分鐘 閱讀

View details 5個打造優質親子時間的精明策略
文章
5個打造優質親子時間的精明策略

5個打造優質親子時間的精明策略

很多父母在忙於工作、家庭和生活時,會因自己為小朋友做得不夠多而感到愧疚。

2分鐘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