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遊戲
「玩」是建立童年的要素,玩具和遊戲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但媽媽千萬不要以爲只給孩子玩具就可以,有父母的悉心陪伴和照顧才能刺激孩子的成長。藉著親子遊戲能促進彼此情感交流,父母可透過親子活動,加入不同的題材,也能幫助促進寶寶的身體生理和心理發展。
選擇孩子喜歡玩的方式,並且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遊戲。大人的行爲舉止、言語及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故小心言行。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從中學習。
對孩子來說,「玩」是建立童年的要素,玩具和遊戲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工具,但媽媽千萬不要以爲只給孩子玩具就可以,有父母的悉心陪伴和照顧才能刺激孩子的成長。藉著親子遊戲能促進彼此情感交流,當今社會,大多數父母是上班族,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和孩子玩耍和溝通,若父母能安排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寶寶必然生活在愉快歡欣的環境中。另一方面,父母亦可透過親子活動,加入不同的題材,也能幫助促進寶寶的身體生理和心理發展。
孩子藉著不斷的重複來學習,他/她們重覆玩一種玩具,看同一本書,直到他/她們覺得夠了爲止。
通常孩子碰到有興趣的東西,就能專心。
選擇孩子喜歡玩的方式,並且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遊戲。大人的行爲舉止、言語及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故小心言行。日常生活中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從中學習。
親子活動一:認識身體
方法:和孩子一起指出公仔的各部位,再指出自己身上相同的部位,並比較相似與不同之處。
父母改變自己的表情來表達不同感覺,閉上眼睛,並說出動作或身體部位功能,如眼睛看東西、閉上眼睛用耳朵聽聲音……等。
親子活動二:我的臉
材料:小鏡、顔色紙、書面紙、膠水
方法:和孩子一起在鏡前扮鬼臉、眨眨眼睛、張張嘴巴、動一動鼻子、眉毛等,並和孩子一起討論五官的變化。
父母協助孩子一起剪貼或畫出五官、位置、數量等。
完成的圖片貼起來,讓孩子欣賞,並討論臉的特徵。
親子活動三:認識雙手
材料:蠟筆、白紙
方法:和孩子看看自己和父母的手,比較看誰較長?誰較大?誰較小?誰較胖?誰較瘦?
比較自己的手指那一隻長?那一隻較短?那一隻較胖?
左右手配對:大拇指配大拇指、小指配小指。
讓孩子手放於白紙上,手心向下,打開手指頭將其手的輪廓描繪出來,運用畫好的手指來觀察自己的手。
孩子的學習是透過自己的經驗,而非別人所能替代的,故在教導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時,可使用活潑的學習方法,鼓勵孩子大膽嘗試,從嘗試體驗而學習身體部位、器官之功能與位置,瞭解自己繼而培養自我概念,及建立正確人生觀。
相關文章